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成人高考网 > 成考试题答案 > 文章正文
 
2002年全国成人高考时事政治大全试题举例(四)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ksxx.com 2004-11-20 14:44:48
 16.试述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1)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当前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头等大事。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

(2)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经过几年的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标、方针已经明确,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富余人员过多。这个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将难以突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国家对劳动力供求实行计划管理,长期采取低工资、高就业和就业终身制,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处于严重的超员状态。这对解决就业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两个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方面,国有企业冗员过多,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实行“大锅饭”、“铁饭碘”的劳动工资制度,人员不能流通,严重束缚了职工的积极性,妨碍了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解决企业冗员过多的问题,不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就业机制,不实行减员增效,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3)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满腔热忱地做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实际体现。妥善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做好其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对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当前好的政治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保持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最重要的经验之一。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刻,目前的改革任务又特别集中。在改革过程中避免社会过度震动,就成了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其中,做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全局的一个“牛鼻于”。搞好了,全盘皆活,不仅体制转换能有突破性进展,社会稳定也有了可靠的保证。

17.简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方式所发生的重要变化。

(1)初步建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2)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4)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5)初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外贸、外汇和涉外经管理体制;

(6)改革政府机构,精简机构和人员;

(7)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

18.简述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应如何进步转变职能,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落后地区的开发,推进城镇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使“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廉政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4)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法治,创造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

19.试述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

(1)经济秩序是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社会经济管理水平和法制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集。我们党在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同时,就明确把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作为项重要内容。

(2)近年来,针对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某些方面和领域还相当严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违法犯罪活动之猖獗,问题之严重,性质之恶劣,气焰之嚣张,触目惊心。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存在和蔓延,不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而且导致投资环境恶化,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形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良好势头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仅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0.简述2001年全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

(1)以食品、药品、农资、棉花、拼装汽车等为重点,进一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2)以查处规避招标、假招标和转包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

(3)以查处骗税、偷税、非法减免税为重点,强化税收征管;

(4)以查处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为重点,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5)以清理压缩音像集中经营场所,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机房”和非法出版物为重点,整顿文化市场。

21.试述财税工作的重要意义。

(1)财税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税政策,努力做好财税工作,是全面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2)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国家政权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正确运用财政政策,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手段,对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运行,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实行规范的税收政策,对正确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当前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做好财税工作。第一,财税工作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社会账。要从政治的高度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去确定财税工作的总目标、总方向,并依此全面而充分地发挥财税的职能作用,使之更好地服从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第二,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财政工作必须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要逐步解决“两个比重”的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要求,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逐步提高财政权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权人的比重。当前首先要做好财税秩序的整顿工作,努力把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定集中的财力管好、用好。第四,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要严肃国家的财经纪律,加强税收执法力度,坚决杜绝财税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和不规范的现象。

22.试述当前启动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投资、消费、出口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在当前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出口的增长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拉动经济更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投资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有效动力,但从长久来看,投资拉动如果得不到消费的导向和支持,投资结构和投资规模都难以优化,因而投资的经济效益也难以保障。从中长期看,只有把投资建立在消费的有效需求之上,共同拉动经济的增长,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

(3)消费的拉动,历来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居主导地位,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6个百分点。

(4)消费具有独特的功能,它既是检验经济运行的测量器,又是导向和改善经济运行的指示器。从经济运行的一次循环过程看,生产是起点,分配和流通是中介,消费则是终点。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流通、分配三个环节效益的好坏,最后都要体现在消费环节上,因此消费显示和检验着整体经济运行的效果。而从动态看,消费又是下一轮经济运行的“先导”,它指示着再生产的投资方向、结构与规模。所以消费环节的功能在于:体现经济活动的总成果,反映经济运行的总功效,检验前序环节的效率并做出审定和评价,并由此向再生产发出调整信息,指示再生产的改善和方向,为产业结构和供给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5)当前我国国内消费需求持续不振,已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

23.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1)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从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普遍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这个阶段。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第三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市场充分发展,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有利于开放,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逐步改变机关、企事业单位办社会的情况。

(3)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差,农业商品率低,流通不畅,财政困难,已经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不适应第、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第三产业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既可以调整三种产业比例关系,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又是缓解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4)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够吸纳大量的和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就业。

(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民群众在文化娱乐、广播电视、图书出版、体育、旅游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4.试述中央提出要抓紧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重要意义。

(1)在世纪交替的重要时刻,中央提出要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中央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决策。

(2)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由于长期处在封闭状态,对外开放的着眼点主要是“引进来”,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引进来”开放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也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奠定了基础。但必须看到,对外开放从来都是双向的,有“引进来”就有“走出去”。“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我国在‘‘引进来”取得一定成效和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必须适时地“走出去”。

(3)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正在形成,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各国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上。但是,我国的对外投资状况与跨国公司和跨国投资的迅猛发展趋势相比是很不相称的。当然,对外投资的这种状况是和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但也必须看到,发展对外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必须迈出的一步,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只有“走出去”,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而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个有分量的大国。

(4)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也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虽说地大物搏,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有限。我们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我们不但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更要通过在国外投资和组织生产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只有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这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关系重大。从改革的角度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不仅要学会在国内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要学会在国际上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能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不仅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而且也是关系我国改革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

25.试述新形势下吸收外资要着力做好的工作。

(1)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为调整产业结构服务。鼓励外商投资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外资要从一般加工工业为主转为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从以工业为主转为着重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咨询、广告以及资产评估、会计、律师等中介机构。要在科技、教育等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还要鼓励外资投向环保、旅游业。

(2)积极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鼓励跨国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中国投资,积极探索外资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和重组部分不良资产的新途径及其管理办法,促进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继续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出口,发展国内配套产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对外合资合作,为大型外商投资企业配套,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权,带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抓紧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继续扩大西部地区外商投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支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利用外资进行改组改造,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5)积极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新方式。在继续有选择地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建设项目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探索采用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吸收外资,继续支持素质高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到境外上市融资。

(6)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这是提高外资工作水平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利用外资成果的必要条件。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外资。

吸收外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充分考虑市场、技术等因素,由企业承担责任。行政领导绝不能越俎代疱。各地要对自行制定的吸引外资的政策和做法认真进行全面清理,凡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的,要坚决予以纠正。要进一步健全法制,创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维护外商合法权益。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增加政策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吸收外资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26.试述大力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已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正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

(2)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可靠保证。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4)从当前看,加快发展教育更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是我国经济素质不高、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加快发展教育,既可以减缓升学压力,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又可以扩大教育消费和投资,拉

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还可以减轻就业压力。

(5)目前加快教育发展也有比较好的条件。一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为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提供了多年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一向重视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现在城乡居民教育消费意愿十分强烈,教育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三是现有教育资源还有很大潜力。四是社会力量有办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27.试述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1)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和竟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进步就无以兴国。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

(3)从国内形势看,加强技术创新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全局。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全面确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无论是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国有企业的新优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无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还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都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些艰巨任务,都需要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创新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不仅对搞好国有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8.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必须依靠技术进步?

(1)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现实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一些重要的经济效益指标不仅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差还反映在企业装备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和在国际上竞争能力弱等方面。客观现实向我们提出,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走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经济的道路,我国相对贫乏的资源将受到破坏性的消耗,经济发展将摆脱不了效益差、效益低的怪圈。

(2)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资本密集型的加速工业化阶段,从现在到2010年左右的一段时间内,将逐渐向知识密集型的后工业化阶段发展。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将从现在的低收入国家水平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根据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这一阶段,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自觉地走上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经济的道路。

(3)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将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将逐渐面对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这就需要企业大力提高整体素质,推动产业高级化和发展规模经济,发挥区域优势和国际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9.简述“十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

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1)占全国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要打好“两基”攻坚战,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适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

(2)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

(3)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社会对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到2010年,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0.简述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6月22日在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做好科学技术工作的要求。

(1)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2)鼓励原始性创新,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3)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31.试述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1月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讲话的主要内容。

(1)宣传思想战线是十分重要的战线,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是十分重要的部门,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

(2)进入新世纪,宣传思想工作要继续宣传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全党、全国上下一

定要只争朝夕,加倍努力,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地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要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贯彻中央的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3)要继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主旋律唱响了,主动仗打好了,就能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使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这是保证全党紧密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也是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必须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面貌。舆论引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5)要深入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要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三个代表”的要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是新世纪开局之年全党工作的大事,也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

(6)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7)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必须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做到形式多样。

(8)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

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32.简述“十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总目标。

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步伐,重点解决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一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建立以城市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

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建立老龄事业的正常投入机制。

健全老龄工作体系。

33.简述“十五”期间农展我国老龄事业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老龄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坚持老龄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4)坚持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营造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环境;

(5)坚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6)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34.简述我国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重要意义。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际人权领域最有影响的法律文件之一,1966年12月16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开放供签署。从总体上看,《公约》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国际人权文书。2001年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再次审议并做出了批准《公约》的决定。这是我国在迈进新世纪之际在人权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尊重人权、积极参与人权领域国际合作的一贯立场,是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又一新成就。批准《公约》也再次向国际社会昭示了我国致力于根据本国国情发展人权事业,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各项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威望,更好地树立我国民主、文明、尊重人权的良好国际形象。

35.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一个社会的思想领域,总是由那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总是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制定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发展先进思想和克服落后思想。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最终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程。

(3)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对当前亟需进行理论引导或说明的突出问题,做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干部和群众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与侵蚀。

36.简述2001年4月29日江译民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讲话时向全国大学生提出的希望。

(1)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

(2)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

(3)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4)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

(5)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37.试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是相互区别的。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落脚点。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都有其独特地位和功能。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38.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0)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人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服务;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截至2000年12月底,该组织有成员135个,现任总干事是新西兰的穆尔。

WTO作为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在法律上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处于平等地位。它的职责范围除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组织实施多边贸易协议以及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和作为一个论坛之外,还负责定期审议其成员的贸易政策和统一处理成员之间产生的贸易争端,并负责加强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作。

WTO协议的范围包括从农业到纺织品与服务,从服务业到政府采购,从原产地规则到知识产权等多项内容。

WTO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预算两个委员会。总理事会还下设贸易政策核查机构,它监督着各个委员会并负责起草国家政策评估报告。对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每两年起草一份政策评估报告,对最发达的16个国家每4年一次,对发展中国家每6年一次。上诉法庭负责对成员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

WTO的基本原理有四个:非歧视贸易;可预见的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

作为处理国际间贸易事务的机构,WTO的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与关贸总协定相比,WT0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要求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1996年2、5、9月的中国问题工作组会议在继续审议中国经贸体制的同时,开始讨论中国恢复议定书的框架,然而到WTO1995年成立时,中国复关谈判仍没有最终完成。

为加入WTO,由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1997年在日内瓦举行的WTO中国组的4次会议,并在会议前后与30多个WTO成员进行了双边市场准入磋商,取得一定进展。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终于就中国加入WTO问题达成协议,这是中国加入WTO的关键性一步。2001年7月16日至20日,WTO中国工作组第17次会议在日内瓦完成了中国入世的法律文件的起草工作。9月13日,中国和墨西哥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至此,中国完成了与WTO成员的所有双边市场准人谈判。11月10日,WTO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人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39.试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一,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增加贸易政策和哲理的透明度,保证经贸政策的统一实施,逐步实行国民待遇等,将会有助于在国际上进一步树立我国改革开放和负责任的经济大国的形象,有助于消除所谓“中国威胁论”,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使我们扩大吸收外资工作在质和量上更上一层楼。其二,加入WTO,能使我国在WTO成员提供的一个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进行国际贸易,可以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贸易限制将逐步取消,这对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三,加入WTO,将使我国有可能利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避免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正面冲突和对抗,有利于经济贸易的非政治化,有利于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和赢得更多的海外市场,使我国除了双边渠道外,获得一个解决贸易纠纷的多边途径和手段,增加了我国在处理对外经贸关系方面的回旋余地。

(2)有利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加入WTO,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有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还将推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哲理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加入WTO,参与多边经贸规则的制定,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反映和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4)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按国际规则办事,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有利于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性生产和国际分工,还有利于加强我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扩大出口。

(5)有利于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维护我国国家主权。两岸加入WTO,都应遵循WTO的非歧视原则和市场开放原则,这样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特别是通商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六)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专题

试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1)“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的精辟论断;是深入结合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而做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以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创造历史的是人民,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在当代中国,三者有机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三个代表”的论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更是抓紧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实践课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

(1)我们党80年的历史证明,“三个代表”要求,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我们党在走过的80年光辉历程中,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支持,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最重要的是坚持“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许多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才能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才能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否则,党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世界进步潮流,落后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3)坚持“三个代表”,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我们党领导的事业是不断发展的,党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简述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4.简述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要把握的原则。

(1)坚持学习教育与推动农村工作相结合;

(2)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

(3)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4)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5.简述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进展;

(2)减轻农民负担要切实见到成效;

(3)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有明显改进;

(4)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

6.试述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1)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迫切需要。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转变观点,提高发展农业生产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使我国农业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2)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实现、维护、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迫切需要,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的思想,增加民主法制观念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学会正确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对于密切党群于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7.试述当前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这次机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项十分重要、意义深远的工作。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两大课题。这就必然要求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政府与企业职责公开,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这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迫切需要。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是造成严重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助长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通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责任和权力,尽量减少各部门之间职能重叠、相互交叉、扯皮不断的状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3)这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建国以后长期沿用的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下,许多本来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或者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来解决的问题,都要通过设立政府机构来管理,这就造成了机构庞大,各部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实际上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从而影响政府集中力量去办应该办的事情。同时,机构庞大、人员过多、人浮于事,不仅导致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也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因此,推进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推进高效廉洁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

8.简述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理顺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各项基础工作,有利于精干公务员队伍、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改革和精简,逐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9.简述做好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要着力抓好的工作。

(1)坚决完成人员编制的精简任务,确保全国市县乡机关行政编制总的精简20%;

(2)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做法;

(3)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集中综合执法;

(4)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坚决清退超编人员和各类临时聘用人员;

(5)切实做好人员分流工作,想方设法把分流人员安置好。

10.简述2001年至2005年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履行岗位职责能力,走在时代前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11.简述2001年至2005年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

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得到认真贯彻执行,适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的教育培训目的更加明确;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锻炼、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育培训内容初步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得到加强,教育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师资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各项保障措施得到切实落实;干部培训制度进一步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体现党管干部原则的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实行组织按计划调训与干部自主参训相结合的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等。

12.简述2001年至2005年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

(2)注重培训质量;

(3)培训与使用结合;

(4)坚持改革创新。

13.简述2001年至2005年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继续把推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

(2)坚持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3)继续抓好干部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4)继续改善干部的文化和专业结构。

14.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

2001年4月2日至3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在讲话中阐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就是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实质,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5.简述我国“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立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立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继续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治理,使全社会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16.简述我国“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

根据我国宪法原则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深入开废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扎实推进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方位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17.简述我国“第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与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

(2)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3)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4)把法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8.简述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简述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0.试述从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中应汲取的教训。

(1)一定要讲政治,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法轮功”组织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组织、扩大影响,蒙骗和坑害群众,煽动和组织围攻党政机关和新闻单位,以至发展到制造在中南海周围进行非法聚集这样的严重政治事件,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在事关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事关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法轮功”组织的产生和蔓延提醒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邓小平同志关于“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

(2)深入持久开展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思想武器。无神论是唯物论的思想基础。承认和接受唯物论思想,首先就要承认和接受无神论的观点。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的国家,用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同封建主义的腐朽愚昧思想作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法轮功”的产生和蔓延深刻地说明,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

(3)倡导科学精神,反对愚昧和迷信。“法轮功”的歪理邪说是反科学的。在科技发达、科学昌明的今天,“法轮功”的荒诞邪说居然还有市场,这就再一次警示我们,对干部和群众普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极为重要,必须长期努力。

(4)发挥政治优势,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法轮功”欺骗和愚弄了那么多群众,甚至俘虏了一些党员和干部,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作为一个拥有6400多万党员、执掌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我们有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具有的巨大政治优势。充分运用和发挥好这些优势,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除一切障碍。

(5)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管理。“法轮功”组织之所以几年来会从初始阶段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偏离行为发展到后来的反社会、反政府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宪法和法律的高度去分析认识它的性质,及时果断地依法取缔。

(6)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要求。“法轮功”问题涉及众多的练功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出于强身健体的愿望,对李洪志等极少数人的反动政治目的并不了解。这种现象说明,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普遍改善的同时,必须重视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需求。

(七)我国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专题

1.简述2001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演讲中关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倡议。

(1)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共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磋商,全面推进南南合作。

(3)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南北对话,促进改善南北关系。

(4)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2.简述2001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推动中拉在新世纪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关系的基本原则。

(1)增进理解,平等相待,成为彼此信赖的朋友;

(2)加强磋商,相互支持,在国际上维护中拉正当权益;

(3)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努力扩大经贸合作;

(4)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建立广泛全面的合作关系。

3.简述国务院总理朱铭基在2001年5月12日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出席全巴基斯坦工商联合会举行的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时就加强中巴经贸合作提出的建议。

(1)加强农业领域合作;

(2)加快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步伐;

(3)开拓经贸合作新领域;

(4)努力寻求合作新方式。

4.简述国家主席江泽民2001年5月15日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发表讲话中对推进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所提出的基本主张。

(1)树立发展新理念,加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2)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3)普及信息网络,优化学习提高手段;

(4)弘扬创新精神,培养青年人才;

(5)坚持互利互惠,加强交流合作。

5.简述国家主席江译民在2001年5月25日第三届亚欧外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加强亚欧合作的基本主张。

(1)亚欧会议应成为洲际平等合作的典范;

(2)亚欧会议应为推动亚欧全面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3)亚欧会议应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渠道;

(4)亚欧会议应成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6.简述2001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亚欧外长会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1)加深了亚欧政治关系,提出了建立亚欧会议联合国事务磋商机制;

(2)加强了亚欧经贸合作,确定了多项经贸、金融、环境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倡仪;

(3)扩展了亚欧合作领域,强调亚欧在社会、文化、教育、人力资源、环境、司法等广泛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4)通过了《主席声明》,反映了亚欧双方在政治对话、经贸、金融、科技、环境、教育、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进行合作的广泛共识。

7.简述2001年6月1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建设的基本主张。

(1)增强开拓意识;

(2)坚持务实态度;

(3)弘扬团结精神;

(4)贯彻开放原则。

8.简述2001年6月15日国家主席江译民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的“上海五国”进程所形成的“上海精神”的基本内容。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9.简述2001年6月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

(1)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

(2)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

(3)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

(4)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简述《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共25条,主要内容有:双方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相互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不相互采取经济及其他施压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重申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导弹瞄准对方;相互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所选择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相互支持对方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的政策;俄方承认世界土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互不参加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行动,一方不得允许第三国利用其领土损害另一方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此外,条约还就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环保、司法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开展全面务实的合作规定了基本框架。

11.简述《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重要意义。

(1)《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概括了中俄两国元首近10年来发表的一系列宣言和声明的主要原则和精神,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表达了双方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坚定意愿和决心,展示了两国人民渴望和平、友好与合作的主题,标志着中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又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2)条约面向新世纪,面向下一代,对新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划,是指导21世纪双方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条约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基础,彻底摒弃了那种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旧的国家关系模式,是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新型国家关系的体现,这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趋势,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范例。

(4)中俄通过这一条约的签署把战略协作关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2.简评2001年4月日本政府审定通过日本右翼学者编撰的2002年版历史教科书。

2001年4月3日,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正式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日本2002年开始使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经审定“合格”。这本右翼教科书虽经过多次修改,其反动荒谬的基调并未改变。它刻意模糊侵略战争性质,不仅对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没有丝毫反省,反而为当年日军犯下的一系列侵略暴行涂脂抹粉,百般开脱。这是对历史事实和人类良知的挑衅,是对所有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侮辱。日本政府无视亚洲各国人民的正义呼声,执意放任这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教科书出台,再次说明,日本国内存在一股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极右势力,至今仍十分嚣张。他们的行径值得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而日本政府回避应该承担的责任,为这样的教科书放行,不能不使国际社会产生严重疑问,那就是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到底持何立场,日本以往的反省和道歉究竟诚意何在。

13.简评2001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郎参拜靖国神社。

(1)靖国神社战前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是日本近代史上对外侵略扩张的象征,现在仍然供奉着甲级战犯的牌位。是否参拜靖国神社,是检验日本政府对过去那段侵略历史究竟持何态度的试金石。

(2)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和亚洲邻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日本国内的一片抗议之声,执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公然挑衅,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广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违背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做出的一系列郑重表态和承诺,使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更加孤立于亚洲近邻和国际社会。

(3)日本政府及其领导人必须正视和认真反省那段侵略历史,尊重中国和亚洲近邻国家人民的感情,真正带领日本人民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亚洲国家,取信于国际社会,才是日本的根本利益和前途所在。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8-2009学年度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